163男人

车圈热搜 异形方向盘是噱头还是趋势 你今年买车预算花多少

本周微博热门话题依旧很丰富,异形方向盘的问题你关注到了多少,如果你买到的新车也可以提供这种异形方向盘,你会接受还是拒绝呢?调查显示今年已有100万人购买了30万以上的车型,你的购车预算是低于这个还是高于呢?小米首款新车被曝光14.99万元,但随即小米人士辟谣,这是一个假消息,同时也指出人工智能还不够完善。你认为一辆电动车的换车周期是缩短还是延长?一同来看本周微博热门话题,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1、#异形方向盘的意义在哪#

阅读量:1775.1万

事件回顾:不久前,一张图片被广泛传播,那就是“异形方向盘”被要求暂停上牌。随后相关品牌做出回应,并表示:“上牌流程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动,全部都能正常上牌。”

对于这样的设计,有网友表示:“为了标新立异,把安全放在哪里?”毕竟这与大家日常使用的方向盘不一样,操作起来需要适应。也有网友发文:”异形方向盘配有线控转向系统,并不存在安全问题,很快就能适应了。“那么你会选择异形方向盘吗?另外,你觉得异形方向盘的意义在哪?

网友热议:

点评:自从汽车诞生至今,车上的零部件很多都已经面目全非,但有2样至今也没有变化过,其一是轮胎,其二就是方向盘。巧合的是,二者都是圆形的。但眼下方向盘的形状已经开始有了“叛逆”的迹象。此前我们在F1上看过类似长方形的方向盘,但作为赛车,一切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操控,不再讨论之列。而特斯拉、雷克萨斯以及现在的某新势力品牌这样的乘用车,也推出了异形方向盘,就是常说的半幅式方向盘。那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驾驶过这样的异形方向盘,按照圆形方向盘的操作逻辑,在转弯以及遇到紧急状况时,是否也能向此前一样顺手,我想一定存在差异。从技术上来看,常规的方向盘结构是靠转向拉杆来控制车轮,同时有一定的转向比,但如果推出异形方向盘,那就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改为线控方式,同样转向比也会做出变化。但如果看到的是异形方向盘,但内部结构依然保留传统操控模式,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样子货”。

并不是说方向盘就一定不能被取代,有了可靠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一切都好说。但现在这种异形方向盘似乎噱头成分更高,从大家的留言中不难看出,对这样的方向盘样式更多的是质疑,厂家似乎也缺少足够的宣传和讲解,驾驶的第一位依旧是安全,任何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东西,最好不要出现。

2、#今年我国已有100万人买30万元以上汽车#

阅读量:258.1万

事件回顾:日前乘联会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30万元以上车型累计零售销量高达104.6万辆,同比增速35.1%。作为对比,30万元以下车型累计销量658.7万辆,同比增速只有0.5%。

随着高端车型销量的暴涨,30万以上汽车市场份额也明显扩大,2020年占比仅9.5%,2023年Q1占比已经高达13.9%。也就是说,每7个人就有一人购买30万元以上的汽车。

网友热议:

点评:是不是乍一看到这个数据,表示有点惊讶,原来身边有富有的小伙伴竟然这么多。是不是感觉自己也在脱后腿了?但至少可以佐证一个趋势,那就是售价在30万以上的车型的驾控体验还是最突出的,或者说跟30万以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豪华品牌不用多说了,就来看看新势力,理想L8、蔚来ES8(配置|询价)、阿维塔11、智己L7、问界M7、魏牌蓝山、腾势D9(配置|询价)等等。回忆一下这些车在宣传时,哪个不是将自己在细节上的优势说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从另一个层面可以看出,智能化电动车抢占BBA豪车市场份额只能更快。

车辆已经变成另一个伙伴了,不再是简单的代步,而是陪伴。其实也不再简单是购买力的增强,同时也体现出在出行方面,和对智能化需求方面越来越高。

最后一句,大家考虑好自己的钱包,其实20万的也不错啊。

3、#电动汽车会延长还是缩短换车周期#

阅读量:46.9万

事件回顾: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两位行业专家先后发言,但是对相较燃油车时代,电动汽车会延长还是缩短换车周期,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由于电动车不保值,导致很多人买了电动车就不想卖,能开多久就开多久,从而延长了换车的周期。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燃油车18年的更新周期,燃油车用18年没有问题,但电动车不行,10年以后芯片算力和电池耐久都跟不上了,所以会大大缩短换车周期。

网友热议:

点评:这个话题,我个人站在会缩短周期这一方。暂且把电动车看作是一个大号电子产品。既然是电子产品就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换代周期短。手机、数码产品一贯如此。当然汽车的换车周期自然是要更长一些,但不妨大胆来看,10年内,几乎都会换掉。甚至可能与燃油车换代基本持平,6-7年左右。

理由何在,看看现在身边出现的电动车就能知道。我们就以小鹏P7(配置|询价)为例,两年前配置的NGP非常能打。但2023年的情况是,激光雷达和Orin芯片的车一抓一大把。另外,空间和其他方面也是巨大的诱惑和差异,比如理想的大空间、蔚来的ES8,主打NOP和大空间,小鹏G6的800V快充等等。总之,在各种对比下,你会感觉到,其实才不过2年多的车,已经变得不香了。

再有一点,电池的寿命和芯片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与燃油车不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用上10年不再话下。但电动车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看看自己手里的手机就大概能想象的到。

4、#公关负责人回应小米汽车14.99万起售#

阅读量:21万

事件回顾:6月26日消息,这几天有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在网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传闻称“小米汽车14.99万元起售、续航800公里”。日前,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在其微博上表示,这是一个假消息。

同时,王化还幽默地说“小爱同学应该是闯祸了”,并称“小爱才六岁,还有很多东西不懂”。

网友热议:

点评:小米集团宣布造车后备受关注,其首款车型的研发工作也备受期待。根据雷军透露的消息,小米首款汽车有望在2024年上市。这说明小米汽车的研发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小米汽车团队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此前曝光的小米新车谍照

另据消息来看,小米汽车工程车已经下线并完成冬季测试,这也表明小米汽车正在按照预期的进度推进,虽然离实现量产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预见的是,小米汽车将推出优质、更具竞争力的汽车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点就是人工智能,王化在回应小米汽车定价消息是假的同时,也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完成重复性工作方面的能力确实无人可比,但是在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方面,仍然需要人类的干预和判断。这也提醒我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方便和效率的同时,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不禁联想到,小米首款汽车产品,在人工智能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小米首款汽车MS11定位类似于B+级别,整车低趴拥有猎跑车型的风格。看来小米也想在性能上亮亮自己的实力。

作为年轻人的第一部电动跑车,这表明小米汽车将注重运动性能和驾驶乐趣,可能会采用更加动感的设计和更加出色的悬挂系统,以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小米汽车能否成为一匹黑马呢?还是非常期待的。

5。#大众最新专利曝光仪表支持拆卸#

阅读量:17.9万

事件回顾:近日,大众汽车向德国专利和商标局提交了一份专利,其显示大众正在研究一种可拆卸的汽车仪表,并支持将手机、平板当成汽车仪表使用。

网友热议:

点评:其实这好像也并不是大众第一次干这种事了,还记得此前在最低配的朗逸车型上,就在中控位置上安装了一个可以放手机的支架,因为低配不带大屏,但放上手机后,或多或少能弥补一点遗憾。看来大众的骚操作,还远没有结束。如今从专利图来看,在原有的仪表盘显示位置,用户可以放置一台尺寸更大、性能更强的设备,或者直接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装在这个位置上。

同时,在这块可移动的屏幕后面,大众还配有一块显示基本信息的显示屏,它将只用来显示速度、能耗、故障灯等驾驶信息。至于这块可拆卸的“显示屏”,则可以用来处理更多信息,比如导航、媒体控制及车载电话功能。

大众还表示,这种可拆卸的仪表盘 / 驾驶员信息显示屏将允许用户对汽车软件进行持续更新升级,且不会影响车辆的运行。用户将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指定 App,且车辆支持蓝牙、NFC、网络连接的话,手机和车辆之间即可实现上述交互。看来大众赋予了驾驶者高度自由权,放什么,怎么用全都自己说了算,如此来看,倒也不失为一种“妥协”的良药。

6。#杭州网约车新规车辆单价需超15万#

阅读量:8万

事件回顾: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分别印发通知,对网约车的管理实施细则做了修订和更新,对网约车的车辆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网约车行业车辆提档升级、更新换代,促成“老破小”运力加快退出市场。据悉,两份通知涉及的相关政策将于7月17日起同步施行。

点评:在《车辆技术标准》中,杭州对网约车的参数、安全性、环保性等多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具体有以下标准:

1、网约车车型准入标准。申请用于网约出租车的车辆须为新出厂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者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纯电动源汽车;

2、车辆参数标准。车辆轴距最低要求从2600mm调整至2700mm,要求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车辆续航里程不少于400公里;

3、车辆安全性、环保性标准。随着汽车产品技术不断更新进步,汽车产业规范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本次修订统一要求满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要求,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要求;

4、明确定位及应急报警装置标准。必须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

5、明确车身标识设置。网约出租车不得喷涂巡游出租汽车标志标识、安装顶灯装置;

网约车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来说是必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整体来看,目前全国网约车行业正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5月31日,全国共有313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58.4万本、车辆运输证235.7万本。

但2022年,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降低3.32%,减少约1500万人。但业内专家也预测,随着消费的逐渐复苏,预计出行行业2023年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5%。

就拿北京来说,也经常使用网约车服务,但每次叫到的车型却不尽相同,车辆大小,空间甚至被车主的保养程度都千差万别。有的体验很好,但有的体验也同样糟糕,杭州市此次提升和规范网约车门槛,可以说用实际行动起了个好头,希望全国其他地区也能积极行动。

竞争力对比

购车帮帮忙

汽车黑科技

      
上一篇